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如是博客

天气学教学、传统文化及房地产法学交流

 
 
 

日志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2009-11-14 07:05:06|  分类: 天气学与气候背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博主按语: 根据某些地区初雪或者初冬某几日的气温偏低, 就判断冷冬来临, 实在有些武断。

其一, 暖冬或冷冬是气候的概念,暖冬指冬天的平均气温偏高, 而不是冷空气来的早晚或某些地区初雪的早晚;其二,从辩证预测的角度, 前冬冷空气活动偏早有时恰预示着整个冬天平均气温偏高。本人在十几岁时就了解可用于预测冬季寒暖的农谚:拦九头打一杠(谓极冷),一冬不上炕。该谚语在2008 - 2009的冬季气温预测中的应用说明准确度非常高。其物理逻辑是:高低纬度的冷暖空气交换应该是必然的,但早交换后,再交换的动力就减弱了。

      博主的预测依旧是:2009 - 2010年的冬季气温偏高,前冬冷空气活动相对活跃,后冬气温偏高。北美东部气温偏低,暴风雪天气可能比较大,亚欧大陆气温偏暖。黑龙江气温偏低,明年夏季出现华北干旱的可能性大。

 

转自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760

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大气环流调整是主因

 http://news.online.sh.cn 2009-11-13 09:08:12 [来源]:新闻晨报

专家:今年同处中高纬地区的大范围降温降雪,大气环流调整是主因 韩小妮

□10月12日至13日,德国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的纪录。

□晨报记者 韩小妮

这两天,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等地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暴雪天气,其中北京迎来22年来最早的降雪。而气象学家发现,与我国北方同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一些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早在10月中旬,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便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的纪录。

今年的冬天怎么来得那么早?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说,大气环流调整经向环流加大,冷空气活动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普降大雪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也起到了间接影响。

多国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昨天,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我国东部地区仍将被雨雪天气笼罩,山东、辽宁等地有暴雪,河南、湖北将出现冻雨,多个城市发布了暴雪橙色警报。受强冷空气影响,今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北京等地都出现明显的雨雪天气。吉林东部部分地区降下10-18毫米的暴雪。

与此同时,与我国北方同处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一些国家,也迎来最早的降雪。10月12日至13日,德国、奥地利、瑞士和波兰等国迎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打破最早下雪的纪录。10月27日至29日,美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积雪超过一米。其中,怀俄明州的降雪量超过当地10月份常年的降雪总量,科罗拉多州的降雪量也创造了自199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10月27日至11月2日,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又再次经历不同程度的寒潮天气过程。

大气环流调整是主因

除了降雪,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一些国家同时提前进入了冬季。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大气环流在10月中旬的调整和冷空气活动加强,是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的直接原因。

专家分析说,9月份以来,大气环流一直平稳以纬向为主。然而到10月末,大气环流突然调整为经向环流,这大大利于强冷空气南下,与底层来自海上比较丰沛的暖湿气流交汇,进而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引发雪雨天气。

针对近来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大范围降雪,专家表示,10月下旬以来,大气环流再次强烈调整,冷空气活动再次加强,且中心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受其影响,北美大陆再次遭遇低温和暴风雪袭击,同时东移冷空气加强南下,引发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强降温和异常雨雪天气。

厄尔尼诺推波助澜

除了大气环流调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自2009年6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有关研究表明,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的状况,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使北美地区和我国北方的降雪频次增多。“1960年和1987年冬季新疆、内蒙古等地曾出现雪灾,而今年10月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特征与1960年和1987年同期的演变具有相似性。”专家称。

   [选稿]: 沈燕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09-11/13/content_3202415.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09-10-14 15:05:18

         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杨学祥,杨冬红

一、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将迎来一个“冷冬”

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0.1~0.3% 的水平上。大量观测数据表明,地质环境记录的气候变化与由地球轨道引起的太阳辐射量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变化是否足以引起地球气候长周期(冰期和间冰期)和短周期(小冰期与小气候最适期)的相互转变。科学家Eddy等人估计,太阳常数变化引起的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

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广东天文学会近日通过研究发现,去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异常低温冰雪气候,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而今年太阳黑子至今仍是低迷状态,广东地区或许又将迎来一个“冷冬”。

近两年,不少地方气候异常,去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广州等地连续两年出现几天乃至十几天气温低于10摄氏度的少见低温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地球厄尔尼诺有关。但广东天文学会的专家认为,可能与近期太阳黑子稀少及其周期偏长有关。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黑子多寡通常用太阳黑子相对数表示,相对数越大,表示太阳黑子越多,其规律呈现11年左右的周期。近两年,太阳活动及其黑子的异常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黑子特别少;二是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而2007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7.5;2008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3.7。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台在2009年8月,连续31天观察不到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相对数为0。同时,太阳黑子周期,通常为11年。但第23个太阳黑子周期(注:自1755年开始对太阳黑子活动进行标号统计)从1996年开始(注:以黑子活动最少年为周期起点),已过去13年,却至今仍未经常看到太阳黑子明显地成群出现。当今太阳黑子周期之长,为十八世纪以来之最。

近两年太阳黑子处于百年来最低迷状态。据悉,太阳黑子低谷年,会引起太阳某些辐射强度降低,从而引起地球大气环流的变化,甚至引起地球气候异常。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吗?广东天文学会通过探源溯流,认为两者的相关性是颇高的。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8.6。1996年初,广州以及广东的天气偏冷。当年广州的2月平均气温只有12摄氏度,比常年平均值低2.3摄氏度,也是全年最低气温的月份。198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只有13.4。1986年末至1987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此外,1964年,1954年也曾是太阳黑子低谷年,并出现显著气温偏低现象[1]。我们也有类似的统计结果。

二、2009年发生的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萨摩亚群岛地区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发生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南太平洋大海啸的确实死亡人数前天已增加到176人。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根据郭增建的理论,2005年全球气温将因为印尼地震海啸而降低。客观实践已经做出了公平的检验。世界都公认1998年为人类有记载以来最热的一年,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2008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2005年也没有突破1998年的高温纪录。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2008年1月发生的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导致冷冬。

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当日、地连成的直线与月、地连成的直线相互垂直时,太阳潮汐减弱月球潮汐,使地球海洋潮汐变小,这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除了1500-1800年潮汐长周期外,潮汐中周期为准60年、54-56年、22年、18.6年和11年。特别是54-56年周期(拉马德雷周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非常明显的作用。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发生。

五、结论和预警

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8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2008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有7-8年的滞后期。

我们认为,导致气候变冷的原因有四个:其一,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低温冷害。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变冷时期正在开始。其二, 2009年9月30日南大洋发生了地震海啸。其三、2008-2009年处于太阳活动低值时期。其四、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为强潮汐时期。

最新报告表明,“变异的厄尔尼诺”最终没有给美国带来暖冬,这一点在10月初开始得到确认,持续寒冷潮湿的天气使美国滞后的大豆作物面临威胁,根据美国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止10月4日,美国大豆落叶率79%,收割进度15%,作物优良率67%,这表明美国仍有大部分的大豆面临威胁,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美国大豆的生长优良率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中国的冷冬预测正在得到证实。

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重大灾害[3-9]。

2007年末我们就发布了拉尼娜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的预警:2007年拉尼娜事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秋汛和冻害,还有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如果发生强拉尼娜事件,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2008年再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和严重低温冷害,世界流感大流行就不可避免。忽视预防流感将使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6]!

2008年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冰雪冻灾,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09年4月全球甲型流感在墨西哥开始向全球蔓延。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还将频繁发生。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三大预警正在被证实的[8]。

冷冬还是暖冬,我们正在接受实践的检验[9]。

参考文献

1.    吴玲,李建基。广东天文学会研究发现:近两年太阳黑子“百年来最低迷” 今年可能又是一个“冷冬”。http://search.zhnews.net/zjwb/text.php?ud_key=42036&ud_date=2009-10-13

2.    孙晓飞。中信建投:USDA报告好于预期 油脂走向价值回归之路。2009年10月13日14:54来源:和讯特约(和讯财经原创)。http://futures.hexun.com/2009-10-13/121325682.html

3.    杨学祥。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发表于 2009-8-21 6:32:29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0622

4.    杨学祥,杨冬红.强厄尔尼诺敲响了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警钟. 发表于 2009-6-8 12:54:49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6921

5.    杨学祥. 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发表于2008-7-19 8:16:41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668

6.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2008-4-26 9:17:4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024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正在被证实的三大预警:低温冻害、强震和流感爆发。发表于 2009-5-15 7:20:23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61

9.    杨学祥。 暖冬还是冷冬:拉马德雷突变。发表于 2009-9-24 5:46:52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47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32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985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416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0760
本文关键词: 冷冬 暴雪 拉阿德雷
相关文章: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中国北方在暴雪,美国波士顿在落叶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北方暴雪已造成10余人死亡上百人受伤(转载)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今冬中国气温较去年偏低:2009年厄尔尼诺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宁夏北部出现50年最大日降雪量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冷冻预测得到证实:北京22年来最早降雪冷空气活动强是主因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石家庄遭遇54年最大降雪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转载)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石家庄创纪录暴雪阻我上海行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中国6省区将遭大到暴雪袭击 局地气温剧降20度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河南山东等6省区将有大到暴雪 局部降温20℃(转载)

转载争议观点:冷冬预测得到证实:多国均打破最早下雪纪录 - 如是 - 如是博客 今年秋冬可能还有异常天气(转载)

  评论这张
 
阅读(35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